新闻中心

参展2025美国CAMX有感

时间:2025-09-30 14:46:25      来源:本站

第一章 

启程·跨越太平洋的期待

     九月初的晨光透过浦东机场T2航站楼的玻璃幕墙,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拖着那个随我走过二十多个国家的行李箱,轮子与地面摩擦发出熟悉的声响。行李箱里面整齐码放着MFE无苯乙烯树脂制作的样品和相关技术资料,说它是我们销售的“弹药库”一点不夸张。这次为期十天的旅程,是我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从上海出发,经首尔转机,飞往亚特兰大,辗转到南部小镇拜访客户,最终抵达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参加CAMX复合材料展会。

     值机柜台前,达美航空的地勤人员微笑着递上登机牌。我特意选择了这条辗转的航线,就是为了在展会前能多拜访几家漂亮国客户。看着登机牌上密密麻麻的航段信息,内心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的是终于要揭开这个超级大国的神秘面纱,忐忑的是不知这次旅程会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挑战。

微信图片_20250930144812_561_47.jpg


第二章 

仁川转机·细节之美的启示

     当飞机降落在仁川机场时,一场精心编排的转机"交响乐"就此展开。刚踏出廊桥,就看到达美航空地勤人员举着写有我名字的接机牌,那专业的微笑让人恍惚间以为自己是VIP贵宾。他们像熟练的指挥家,引导着我这个第一次在仁川转机的"乐器",完成从安检到搭乘小火车的每一个乐章。

     后来了解到,这座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佳机场的枢纽在2023年完成了最新升级。走在光洁如镜的地面上,随处可见的智能指示系统和人性化休息区,无不彰显着设计者的用心。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转机专用通道设置,完全避免了在其他机场常见的转机慌乱。坐在候机区,我看着窗外起落的飞机,不禁想到:虽然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惊人,但在人性化细节方面,确实还有提升空间。

微信图片_20250930144817_562_47.jpg


第三章 

飞往新大陆·百年航空与新兴国家的对话

     飞往亚特兰大的班机如同一座移动的航空博物馆。从座椅靠背到餐巾纸,处处印着达美航空百年纪念的标识,就连空乘的制服上都别着特别的纪念胸针。翻阅着机上杂志对达美百年历史的介绍,我陷入沉思:这一百年的时间长河里,这家航空公司见证了多少历史的变迁?

微信图片_20250930144821_563_47.jpg

     而新中国在76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道路。这种不同文明的发展轨迹,犹如交响乐中不同乐章的变奏,各具特色却又和谐共鸣。飞机穿越白令海峡时,我望着窗外的云海,突然觉得这趟旅程不仅是空间上的移动,更是一次时间的穿越。


第四章 

亚特兰大·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降落亚特兰大机场时,一场意外的"历史课"在扶梯口等候多时。马丁·路德·金的展览巧妙地设置在旅客必经之地,仿佛在提醒每一个匆匆过客:别忘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展柜里,那些泛黄的手稿和珍贵的历史照片,将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转化为有温度的记忆。

微信图片_20250930144835_564_47.png

     特别引人深思的是,这位民权领袖其实出身于当地颇有声望的牧师家庭,本可安享优越的生活,却选择为平等权利奔走呼号。站在展览前,我看着那些记录着示威游行、演讲集会的黑白照片,突然理解了什么叫"超越个人阶层的担当"。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如同黑夜中的灯塔,照亮着后来者的道路。


第五章 

小镇见闻·美国生活的多元图景

     转机前往客户小镇的航程虽短,却意外地跨越了一个时区。当手机时间自动跳变的瞬间,我第一感觉这个"合众国"果然是“散装”的:相比国内统一的北京时间,这里的每个时区都像一个微缩的国度,让人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就能体验"跨国旅行"的奇妙感受。

     小镇酒店的早餐台像一场美国文化的浓缩展览。金黄的炒蛋、油亮的培根、蓬松的华夫饼,还有各式各样的糖浆,唯独不见蔬菜的踪影。起初我以为是机场酒店的局限,直到后来在奥兰多的酒店也看到相似的场景,才意识到这可能是当地的饮食特色。真正让我恍然大悟的是在餐厅点餐时——加一份蔬菜的价格竟然与加一份牛肉相当!原来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样,美国的蔬菜也是"奢侈品",让我不禁感慨在中国能每天以低廉的价格吃到各种新鲜蔬菜,也是一种福气!

微信图片_20250930144844_565_47.png

     打车去见客户的路上,网约车司机Nickolas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位退役军人在中东多国服役期间不仅学会了阿拉伯语,还对穆斯林文化产生了深厚感情,我几乎不敢相信能从一位美国退役军人口中听到"他们是我见过最真诚的人"这种评价,也深知只有亲身接触过穆斯林文化,才能产生如此真实的理解。当我谨慎地介绍公司生产用于风力发电叶片、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盖板的"胶水"时,他立即准确说出了"Resin and fiberglass(树脂和玻璃纤维)"的复材行业专业术语。原来他在部队时经常用这些材料修补玻璃钢船艇。让我感叹美国的复材行业历史悠久,真的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毛细血管了。当我问他为何不去从事更专业的复材工作时,他淡然地说:"钱不是生活的全部。"同时给我聊起去年他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农场、他10岁的侄子竟然已经是农场的"网络推广大师",不仅建立了官网,还负责整个农场的线上营销。更令人惊讶的是,孩子的母亲认为传统教育不适合他,已经为他办理了退学,在家自行教育。

     听完他的故事,我不由得感慨:人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命运。旅行让我有机会见识不同环境下的人生,或许也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微信图片_20250930144848_566_47.jpg

     说话间,我们的车经过加油站,我注意到汽油每升仅需0.7美元。以当地普通员工约15美元的时薪计算,工作几分钟就能加满一升油。难怪Nickolas他们这样的普通家庭,节假日更倾向于自驾出游。这不仅催生了美国独特的汽车文化,也带动了沿途汽车旅馆、快餐店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在工业领域,低能源成本为制造业提供了竞争优势,尤其是能源密集型产业。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街上随处可见大排量燃油汽车,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相对缓慢(你没看错,我在当地马路上能看到的特斯拉并不多,哈哈哈)。


第六章

奥兰多·从沼泽地到主题乐园之都的蜕变

     抵达奥兰多后,时差像一记重拳,把我"击倒"在酒店房间里整整一天。但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时,这座神奇的城市慢慢向我展露真容。谁能想到,眼前这个每年吸引超8500万游客的"主题乐园之都",在20世纪60年代还只是一片遍布沼泽的橙子种植区?

微信图片_20250930144854_567_47.jpg

     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华特·迪士尼当年以每英亩182美元的价格,像下棋一样悄悄收购大片土地。这个看似冒险的决策,如今看来堪称商业传奇的经典案例。1971年迪士尼世界开业后,不仅带动了环球影城等主题公园的落户,更催生了一套完整的会展经济体系。如今,奥兰多拥有7座世界顶级主题公园,每年旅游业收入超过600亿美元,全市80%人口直接或间接服务于相关产业。

微信图片_20250930144905_568_47.png


第七章 

文理学院见闻·中美教育差异的思考

     展会前,我陪同刘坐镇董事长参观了Winter Park的一所著名文理学院。刘董事长虽然早已从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的身份转型为企业掌舵人,但那份学者情怀始终未变。这所依湖而建的校园美得令人窒息,红砖建筑与碧蓝湖水相映成趣,学生宿舍不是湖景房就是自带泳池。

微信图片_20250930144919_569_47.png

     令人惊讶的是,这所学院的学费每年高达5.2万美元,这还不包括住宿和生活费,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仅为1:10,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漫步在校园里,我们遇到几个正在湖边讨论问题的学生,他们自信大方的谈吐让人印象深刻。

     这让我不禁思考起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如果说中国的教育更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那么美国教育则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和领导力的培养。两种模式各有所长,谁又能评价哪种更好呢?

微信图片_20250930144929_570_47.png


第八章 

文化认同的迷思·海外华人群像

     在奥兰多,与合作伙伴Randy先生的深入交谈让我对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有了新的认识。20多岁从台湾考学到波士顿的他,在导师建议下留在美国,如今已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021_571_47.jpg

     他身边的华人群体形形色色:有在美国出生、长着中国面孔却从未到过中国的"香蕉人";有清朝著名商贾的后裔,一生衣食无忧;也有对中国的记忆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老移民。最有趣的是,这些华人虽然同根同源,却因为移民时间、成长环境的不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认同。

      Randy先生本人作为国际商务人士,每年都要回国1-2次,对中国的变迁有着深刻理解。他说:"每次回国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这种快速发展让海外华人都感到目不暇接。"这番话让我意识到,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着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和心理状态。


第九章 

展会风云·华昌技术的国际舞台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033_572_47.png

     CAMX展会布展当天清晨,奥兰多会展中心还笼罩在晨雾中。我们扛着从附近超市刚买的两箱矿泉水走进展馆,Randy先生利落地打开从中国托运来的特制展箱,像拆解精密仪器般取出每一个部件。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039_573_47.jpg

     展台搭建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Randy先生负责调试多媒体设备,我则小心翼翼地陈列无苯乙烯树脂样品。那些晶莹剔透的样品伴随着碳纤维增强材料在展台灯光下闪烁着琥珀般的光泽,引得相邻展位的美国同行不时投来好奇目光。最令人感动的是,60多岁的Randy先生坚持亲自调整易拉宝的角度,连展台上每份宣传资料的摆放位置都要精确到厘米。他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让客户感受到华昌的用心。"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047_574_47.jpg

     随着最后一块"MFE"背景板安装到位,展台瞬间焕发出生机。深蓝色主色调的背景墙上,"华昌聚合物"的中英文标识熠熠生辉,与旁边"无苯乙烯树脂技术引领者"的标语相得益彰。我们相视一笑,仿佛已经预见到这个精心布置的舞台即将上演的精彩戏码。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053_575_47.jpg

     展会正式开始后,美国客户介绍的行业人脉与华昌的技术实力相得益彰,使我们的展台成为焦点。美国知名玻璃钢制造商的代表们接踵而至,对无苯乙烯树脂的环保特性表现出浓厚兴趣。特别是一位来自加州的知名企业,在详细了解我们的耐250度高温阻燃乙烯基树脂和多官能团环氧树脂后,当即表示要安排技术团队来华昌考察。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057_576_47.jpg

     展会期间,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CAMX的规模不及巴黎JEC和上海CCE,但观众专业质量很高。很多客户都是带着具体项目需求前来洽谈,这与我们在亚洲和欧洲参展时的体验截然不同。Randy先生解释说:"美国市场很务实,客户更看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展台的大小。"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109_577_47.png


第十章 

撤展时刻·告别与新的开始

     展会最后一天的下午一点,撤展的广播准时响起。原本热闹的展馆瞬间切换模式,如同演出落幕后的剧场。Randy先生小心翼翼地将客户名录收进公文包,然后开始有条不紊地指导撤展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119_578_47.jpg

     "这些样品要特别包装,"他指着那批备受关注的无苯乙烯树脂样品说,"它们可是我们的明星产品。"只见他像对待珍贵瓷器般,先用防震泡沫纸仔细包裹每个样品,再分类装入特制的运输箱。

     最令人动容的是打包展品的那一刻。Randy先生坚持要亲手为托盘打包,当他弯腰为最后一角缠裹保鲜膜时,额角的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这个场景让我不禁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充满仪式感的时刻。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129_579_47.png

     "这些展品要运回加州办公室,"他拍拍包装好的箱子,像是与老朋友告别,"下次展会它们还要继续发挥作用。"望着整齐码放的十几个箱子,我突然想起布展时的忙碌景象。十天参展历程,就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而所有这些付出,都将随着这些展品一起,奔赴下一个舞台。


第十一章 

展会后的思考·全球化下的经济共生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151_580_47.png

     当天下午,我抽空去了展馆附近的"Bargain World"礼品店,不经意间还路过颠倒屋打卡留念。本想为国内同事带些地道的美国特产,却在店内经历了一场有趣的文化发现。走进商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从印着"我爱佛罗里达"的T恤衫,到迪士尼卡通人物的钥匙扣,再到造型各异的水晶球,无一例外地都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我饶有兴致地翻看着这些来自故乡的商品,它们在美国的土地上被标上数倍于国内的价格,却依然被当地消费者认为是"物美价廉"的选择。在商店最里面的一个角落,我终于发现了真正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用佛罗里达沼泽地养殖的鳄鱼制作的头颅标本。这些标本制作精美,每件都配有养殖证明,价格从十几美元到上百美元不等。标签上介绍:"这些鳄鱼是在本地农场养殖的,标本也是由当地工匠手工制作的。"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202_581_47.png

     站在商店里,看着美国消费者熟练地挑选着中国制造的商品,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民间的经贸往来,就像我们生产的复合材料一样,不同的成分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更强韧的整体。或许,这正是全球化最真实的写照——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各自发挥优势,实现共赢。


第十二章 

洛杉矶机场的汉堡·全球化餐桌的缩影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207_582_47.jpg

     从奥兰多飞抵洛杉矶国际机场,距离回国的航班还有三个小时的转机时间。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在这十天的美国之行中,我竟然还没有尝过地道的美式汉堡。于是,我特意在航站楼里找到一家看起来颇受当地人欢迎的汉堡店,点了一份经典的芝士牛肉汉堡套餐。

     坐在候机区的餐桌前,我端详着这个看起来与上海街头的美式汉堡并无二致的食物,回想起这十天来的饮食经历:在亚特兰大吃过中餐馆的左中棠鸡,在客户小镇品尝过华人开的泰国餐厅里卖的越南米粉,在奥兰多还光顾过印度人经营的咖喱店。。。不禁感慨万千: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确实不用东奔西走,就能在世界各地品尝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地道美食。然而,就像这个美式汉堡,虽然在上海也能找到相似的味道,但在它的故乡品尝,别有一番风味;它让我明白,在这个看似越来越小的世界里,文化的差异依然存在,就像我们华昌公司的国际化布局,不仅要把产品带到世界各地,更要在当地扎根生长,实现真正的全球化经营。


第十三章 

归途沉思·跨越太平洋的思考

     飞机掠过太平洋时,我翻开公司定制的笔记本,扉页上师昌绪院士的题词熠熠生辉:"树民族品牌,走创新之路,华昌公司兴旺发达"。这十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不仅承载着一位材料界泰斗对民族工业的殷切期望,更勾勒出华昌公司这些年发展的精神脉络。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213_583_47.jpg

     望着舷窗外浩瀚的太平洋,我的思绪回到了这次旅程中的点点滴滴:从仁川机场的贴心服务,到亚特兰大的历史印记;从小镇司机的生命故事,到奥兰多的商业奇迹;从展会上的技术交流,到文化差异的深刻体会。每一个片段都像复材中的纤维,交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217_584_47.jpg

     这次旅程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国际化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在差异中寻找共识,在交流中建立信任。就像优质树脂的本质——它不仅是工业原料,更是连接世界的媒介。而MFE品牌背后的另一层含义"My Friends Everywhere",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注解。


第十四章 

意外插曲

     回国后又是一周紧张的上海CCE复材展参展工作,回到熟悉的办公室已经是9月最后一个工作周了,而我又遭遇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前不久,我在小米公司“雷布斯”的疯狂营销下,成功下单了一台小米Yu7的首发准新车,还选到了与华昌氢能源气瓶专用树脂牌号3421AB完全一致的车牌号(可惜没选到电池箱阻燃树脂牌号3316AB哈哈)。上海展会期间用来接待欧洲、非洲、南亚的各路客户,都对这辆车赞不绝口,同时也赞叹中国新能源车的迅速崛起。

     对于我本人,因为常年开惯了低价二手车燃油车,对这样一个高价电车,从性价比角度来考虑,不是很想长期持有,所以一直和同事讨论着要不要趁着热度当回黄牛,转手卖掉赚取差价?

     然而,命运早已替我做好了决定。就在本周,公司一位拥有三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在倒车时不慎将我的爱车尾箱撞出了个大坑。看着那个与3421AB牌号相映成趣的凹陷,我先是愕然,随即释然——这下不用再纠结了,这辆车注定要跟着我和华昌继续它的使命了。

微信图片_20250930145222_585_47.jpg

     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意外,反而让我如释重负。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智慧:当我们过于纠结时,命运总会用它的方式给我们指引。就像那辆带着伤痕却依然驰骋的Yu7,就像那些在异国他乡扎根的华人,就像我们华昌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个挑战——它们都是生命给予我们的独特印记,提醒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完美,在偶然中发现必然,在挫折中看到希望。

     我突然意识到:这次美国之行带给我的,不仅是业务上的收获,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启迪。当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世界时,世界也会回馈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对生命更深的理解,和对人性更大的包容。

     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继续"树民族品牌,走创新之路"的最宝贵财富。


作者:david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35011号-1  沪公网安备31011202020413 著作权声明